博物馆中物种样本命名与分类存在严重问题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自然学家也很难将植物地辨别到种的水平,或者随便将某一类小虫子指出是哪一属的。因此,当博物馆中新到一批样本时,从已有的记录中找到准确的名字也是十分头疼的事情。事实上,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并且给生物学家的研究与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生物科学的许多方面,包括进化学与应用自然保护,以及为达成生物多样性会议设定的2020年的目标,都需要以命名为基础"。牛津大学植物学系的Robert Scotland博士说到。"如果没有对样品的命名,*的生物样品收藏都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够相互对应"。 Robert Scotland博士还指出,随着许多大型的生物样品数据库的网络化,这一负面效应变得更加显著。 因此,他们研究团队决定系统地调查目前生物样本命名的严重程度。他们选择分析由共同作者Denis Filer建立的数据库所收集这方面的数据,并利用三种不同的手段检验其中究竟存在多少错误。 首先,他们考虑了单个样本名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随着科学家对整个物种关系网的了解的逐渐深入,以及新的物种的出现对已有物种地位的影响,每年博物馆中都会有若干样本名字呗修改。该团队研究了来自非洲的一类姜科姜属植物的4500个样本,2014年的一项专题研究将其中每一种植物,每一个样品就进行了的重命名与定位,但在此之前有58%的样本存在误标或标识不清的问题。由于对植物进行的专题研究还比较少,他们认为其中肯定也存在着大量的错误。 之后,研究者们分析了同一样本在不同的博物馆中究竟会产生多少种命名方式。一般来讲植物采集人员会将同一种植物样本分批送往各地博物馆。"就像是将刚出生的双胞胎人为地分开了", 文章*作者Zoe Goodwin这样解释。一旦被分开,就会被当地的土专家分别进行命名。通过对亚洲热带雨林的一类龙脑香科植物进行研究,他么发现有9222株藏品曾经被分成多个"复制品",造成了总共有21075个样本的现状。其中有29%的样本在不同收藏地的名字都不一样。"这其中至少有一种命名是错误的",文章的另一作者John Wood指出。 zui终,他们考虑了中存在的对物种标识的错误。通过分析来源于生物多样性信息资源库中关于番薯属植物的资料,检查了49500株来源于美国的样本,他们发现40%的样本名字早已过时。16%的名称难以辨识。另外,11%的样本并没有接受鉴定,只到了属级别。 他们认为造成名字误标的原因有三:首先是时间问题,植物收藏相关人员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每一株植物进行详细的鉴定与注释。其次,范围内样本数量的激增导致管理人员难以随时保持步伐一致。zui终,范围内博物馆数量庞大导致专家们难以对每一个样本进行地命名。 然而,在命名错误的表面下隐含着更为严重的问题。地球上存在180万类名称各异的物种,其中35万是具花植物、95万是昆虫。然而,Scotland博士等人发现一些具花植物的名称通常都是错误的。其他研究者也发现昆虫中的命名错误现象更为严重。"我们保守地估计世界上至少有一半的物种存在命名错误的情况"。 他们认为样本数字化(用于及时比对)以及DNA测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条重要途径。然而,他们依然担心这些手段也仅仅能够提高命名的准确度。 |